慢性肾炎,用菌物药好转
王××,男,38岁,企业高管,山东菏泽人
初诊:2008年7月12日。主诉:检查患慢性肾小球肾炎已有4年,来诊前曾在济南某医院检查结果显示:尿常规尿蛋白+~++,伴红细胞+,但一个月前患感冒后,再次检查发现尿蛋白增至3+,同时有腰酸乏力、咽部不适、肢略肿等症状出现。问:胃纳尚可、大便畅。诊:舌淡红、苔薄腻、脉沉细。千菌方专家认为应:益气补肾、化湿利尿。
菌物配方:桑黄、白耙齿菌、桦褐、赤芝、茯苓、香栓菌、红缘、硫磺菌、蝉花、僵蚕等。
复诊:2008年11月10日。主诉:肢肿退、咽部不适消失,腰酸乏力改善。诊:苔腻化、脉细。起效,仍按原方。
2008年12月21日。主诉:尿蛋白减为+。仍按原方。后三个月后,尿蛋白始终在±~+,前症明显好转。
千菌方专家团刘明超点评:
肾病的治疗方法,在现代医学上,并不突出,能够得到公认的药物也非常的少,常见的不外乎激素、环磷酰胺等。而且这些药物也只对少部分肾病有疗效。大多数时候,能够有效治疗肾病的方法很少。严重时,只能采用透析这种代偿性治疗方法延缓病情发展而已。
所以,以中医“一人一方”的方式,整体调理,是符合目前肾病现状需求的。慢性肾炎从中医角度来讲,常为湿热未尽,外邪可再引动内湿,使湿热稽留不去,湿为阴邪,其性重浊粘腻不易骤除,久病都会有脾虚见证,肾虚固藏失职。从西医角度理解这句话,是讲肾脏每天要处理达到200升的血液,这些血液中包含有各种酸性物质、有毒物质、无用成分、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等等。而肾病产生的根源大多数是体液酸性物质和毒性物质长期过量,所谓“内湿性重浊粘腻”。外邪是指外部因素。因外部因素引动肾脏内沉积的各种毒素,综合作用下,使得炎症等无法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除,成为慢性肾病。久病之下,就会累及其他脏腑功能,尤其是对应消化系统疾病,也会使得肾脏功能逐渐丧失。
所以,肾病一经发现,都会与和肾炎、肾衰竭以及结石之类的挂上勾了。本案4年前检查时,结论就是慢性肾炎。
用菌物药,就用其天然的排毒和提高免疫的功能。按“益气补肾、化湿利尿”来讲,采用菌物药的天然排毒功能,就可化湿利尿。同时,其天然的提高免疫功能可以益气补肾。加上目前的菌物药基本都是野生,所以药效好,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,让本案患者的慢性肾炎获得好转。
菌物医疗